来源: 传媒博物馆 2018-12-10
(通讯员 张遵璐 摄影 肖雪)12月7日下午,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校图书馆、传媒博物馆(校史馆)、党委宣传部、国内交流与合作处、团委承办的“田伯平文博科研奖励项目捐赠仪式暨电影《琴剑之李白》首映式”在中传礼堂隆重开幕。
仪式现场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助理王志,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鹏举,原中国侨联人事司司长李杰,北京电影家协会秘书长贾伟,著名朗诵艺术家殷之光,著名画家、电影《琴剑之李白》顾问张大华,二十部历史文化精品电影工程总顾问杨中华,总策划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席、著名书法家宋伯军,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石小杰,央视著名主持人董浩,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赵慧华,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董事局主席王平、著名电影制片人、电影《疯狂的石头》制片人伊珊女士,电影《琴剑之李白》出品人杨姗姗、制片人杨焕琴、导演李建武,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传媒博物馆(校史馆)馆长潘力,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维家,团委书记郭婧娜,国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徐红梅,中国传媒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高俊英,中国传媒大学附属小学党支部书记吴建国、副校长田孝贤女士等领导嘉宾出席仪式,来自中国传媒大学附属中、附属小学学生以及各界人士近1500人参加此次活动。
开幕式上,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助理王志,二十部历史文化名人精品电影工程总策划、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席宋伯军先生,电影《琴剑之李白》总制片人杨焕琴女士分别致辞。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助理王志致辞
王志校长助理在致辞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对文艺工作者提出的时代要求,更是他们肩负的历史责任。《琴剑之李白》就是在现今我国文化事业飞速发展时期应运而生的一部作品,一部对中国历史与文化饱含着热爱的作品,一部延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的作品。而电影《琴剑之李白》的主演田伯平先生是我校校友,同时也是一位颇具盛名的书法家、艺术家,曾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书法展。毕业20多年来,他一直心系母校,关心母校发展。这次田伯平先生在学校创立了“田伯平文博科研奖励项目”,就是要用于学校图书馆、传媒博物馆和校史馆文博科研事业的发展和建设,对此我们深表谢意。
王志校长助理还谈到,我校传媒博物馆是全国首家传媒类综合性国家三级博物馆,它的建立不仅填补了国内博物馆类别的空白也填补了国内传媒行业的空白。同时,中国传媒大学校史馆也将于本学期建成并对外开放,校史馆是集中展示学校发展历史、办学成就的传播平台,是开展优秀传统和校风教育的重要载体,更是一所大学文化固化的场所,是凝聚广大校友心灵的精神家园。未来,图书馆、传媒博物馆和校史馆将作为传媒历史、传媒教育、传媒文化的聚合的展示交流展示平台,打造传媒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学校师生和社会大众提供更加专业化、特色化、高品质的文化艺术服务。
著名主持人、国家一级编剧赵保乐主持仪式
二十部历史文化名人精品电影工程总策划宋伯军致辞
电影《琴剑之李白》总制片人杨焕琴致辞
北京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当代知名书法家田伯平先生
开幕式上举行了“田伯平文博科研奖励项目协议”签约仪式,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传媒博物馆(校史馆)馆长潘力代表校方与田伯平先生共同签署《田伯平文博科研奖励项目捐赠协议书》,接纳捐赠款50万元,并根据需要逐年递增资金捐赠额度。
双方共同签署《田伯平文博科研奖励项目捐赠协议书》
同时,田伯平先生作为北京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当代知名书法家还创作了楷书八条屏一千零七十字茅盾的《白杨礼赞》书法作品及电影《琴剑之李白》部分道具捐赠给校传媒博物馆。田先生说:“当我第一次踏进校门,就被园舞曲风格的校歌所吸引。《白杨礼赞》是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我很喜欢这篇散文,更喜欢以歌颂白杨精神的母校校歌《年轻的白杨》。今天捐赠母校的这幅书法作品,我是带着感情创作的,应该说是我所有书法创作中,最有情感最有温度的一幅作品。”
田伯平先生向我校捐赠书法作品及《琴剑之李白》拷贝和服装道具
启动仪式上,著名朗诵艺术家殷之光、央视著名主持人董浩先生、中国音乐学院女高音歌唱家董卿等著名艺术家到场助兴为现场观众带来精彩文艺表演。电影《琴剑之李白》演职人员也上台与观众见面,分享电影拍摄精彩瞬间。
著名朗诵艺术家殷之光朗诵古诗《将进酒》
央视著名主持人董浩
董卿演唱歌曲《故乡是北京》
电影《琴剑之李白》演职人员与观众见面
仪式结束后,嘉宾们和近1500名中国传媒大学附属小学、附属中学学生及在校大学生共同观看了电影《琴剑之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