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冰雪小白杨”荣获北京市先进表彰!

发布者:邓涵兮发布时间:2022-04-29浏览次数:120

图片
4月19日上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北京冬奥组委总结表彰大会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总结冬奥成功经验,隆重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图片
会上宣读了关于表彰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市领导为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颁奖,校党委副书记李众在主会场出席了会议。中国传媒大学冬奥志愿服务团队荣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先进集体,周子颜、葛菲荣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先进个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中国传媒大学共选派381名志愿者参与到媒体运行、场馆管理、竞赛服务、开闭幕式等多项业务领域工作中。我校志愿者以饱满的志愿热情、过硬的专业水平圆满完成了此次志愿服务工作,多次被北京冬奥组委官网、人民日报、新华社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30多家主流媒体报道,成功展现了中国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贡献“中传力量”。

图片
一起走近我校获评“先进个人”的师生
听听她们的冬奥故事~

周子颜,北京新闻中心、主媒体村城市志愿者带队老师,中国传媒大学冬奥服务保障团队工作人员。

图片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冰雪小白杨”们用热情和奉献,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温度,而在他们的身后,是一直默默支持着冬奥服务保障工作的老师们,周子颜老师就是其中一位。在近一年的准备工作中,周子颜老师全身心投入,结合我校的专业特色为冬奥会招募选拔了300多名学生担任志愿者,并从衣、食、行、学多个维度为志愿者们提供全方位的激励和保障措施,努力让志愿者们“走进冬奥、享受冬奥,在冬奥志愿服务中收获更好的自己”。
在冬奥会筹备期间,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冬奥,营造“喜迎冬奥、服务冬奥”的校园文化氛围,周子颜老师策划了一系列冬奥主题的相关活动:设计开展志愿者通用、校本特色培训课程,增强志愿者们的服务能力;推出“青力冬奥”系列主题活动20余场、创作一系列冬奥主题融媒体作品……“希望同学们能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理解奥运精神、志愿精神的内涵,成长为‘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优秀传媒人”,周子颜老师说道。

“作为团委老师,我尽可能地和学生们站在一起,从他们的立场倾听内心最真实的需求。”冬奥会期间,考虑到许多志愿者都进入了闭环管理,周子颜老师表示:“在做好环外城市志愿者统筹协调工作的同时,我也时刻关注着环内志愿者们的心理和身体状况,保持定点关怀沟通和心理健康疏导,并联系驻地人员为同学们送去了各种激励保障物资。”特别是当冬奥会遇上中国年,在周子颜老师精心策划的一系列温暖热闹的新春活动中,志愿者们感受到了来自“家”的温暖: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录制的新年祝福视频,与学校领导连线互送的新春祝福,除夕夜一起吃的年夜饭……“要让志愿者们感受到‘有人听、有人等、有人念’,解决了志愿者们的后顾之忧,他们才能安心服务冬奥,顺利完成冬奥服务保障工作。”

图片
冬奥会期间,由我校各场馆志愿者供稿的纪录片《100多名冬奥志愿者一起用手机拍了部纪录片》在人民日报发布,获得了10万+的点击量,在镜头下展现“冰雪小白杨”们44天难忘的冬奥生活点滴。除此之外,我校志愿者的风采还登上30余家主流媒体,累计报道60余篇。为了给志愿者们提供更多“上舞台、上刊物、上荧屏”的机会,全面展现我校青年学子的精神面貌,整个冬奥期间,周子颜老师随时待命,积极对接联络各大主流媒体,主动挖掘和报道志愿者故事,将中传冬奥故事发掘出来、宣传出去。发挥传媒特色,借助媒体平台“讲好冬奥故事,宣传志愿精神,上好冬奥思政大课”。
生逢盛世,重任在肩;微光虽渺,万丈成炬。“中传师生用真诚之心和奉献精神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注入了活力与激情,作为服务保障人员,我也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提升志愿者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尽管北京冬奥已经结束,但我将继续肩负使命、不懈努力,为学校的重点工作、国家的重大任务贡献自己的力量!”


葛菲,国家游泳中心场馆运行团队志愿者,中国传媒大学志愿者联合会主席。

图片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葛菲以专业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国家游泳中心媒体运行-摄影运行领域志愿工作,为前来的媒体记者进行服务引导,获得一致好评。此外,还被北京冬奥组委官网、大众日报、北京网络广播电视台报道个人相关事迹,在人民日报新媒体发表冬奥主题集体署名作品。

冬奥会冰壶比赛赛期长、赛程密集,每天在混采区服务媒体记者,让新闻学专业的葛菲受益匪浅。“志愿服务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葛菲说,“现场观察采访问答环节,让我积累了经验,增长了见识,对未来职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作为志愿者,我们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听到各种语言的‘谢谢’。”在与各国、各媒体记者的接触中,葛菲不仅提供了热情的服务,更与他们结下了友谊。“一位法新社的摄影记者非常配合我们的工作,休息时,我送了她一个熊猫的小徽章,她很惊喜地说: ‘Wow, it’s a panda, so cute. Thank you very much! ’ 残奥期间,志愿者送给她我们摄影运行领域的漫画合影,她爱不释手,还拉着我们一起合影。”不同的动人故事,每天都在冰立方上演。尽管北京的冬天气温很低,但志愿者们用自己的光和热,向世界传递着中国温暖。
图片

其实,冬奥会并不是葛菲参加的第一次大型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中国传媒大学志愿者联合会主席,葛菲的志愿时长已达403小时,参与志愿项目达36个,曾获得“青年先锋奖”“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谈及做志愿者的初衷,葛菲回忆起刚踏入中传校园的第一天,师哥师姐在烈日炎炎下引导服务的身影点燃了她心里志愿服务的火苗。“我坚定地想要加入学校的志愿者组织,希望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志愿服务机会,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去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冬奥期间,葛菲组织策划开展超过10场志愿者培训工作,推出超过5场“青力冬奥”系列主题活动,为冬奥志愿者专门设计、准备激励保障物资,带领同学创作了一系列以冬奥为主题的媒体作品,推出“冬奥专栏”,共发布近40篇新媒体推文,收获上万阅读量。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青年报等多家主流媒体都对我校冬奥志愿服务进行了专题报道。此外,作为志愿团队的组长,葛菲还负责统筹相关工作、与学校沟通对接。“其实我既是媒体记者的志愿者,同时也是‘志愿者的志愿者’,需要及时汇报并随时解决出现的问题。”葛菲说道。

兼顾志愿、组织、宣传等多项工作,对葛菲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此,她按照轻重缓急来统筹工作安排,做好合理分工,并抓住休息时间来完成各项任务。“无论是冰立方志愿服务团队,还是学校的志愿者联合会,将具体工作落到实处,划分职责,会使得工作效率更高。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圆满完成冬奥志愿工作,这是整个冬奥期间的核心,也是重中之重。”

葛菲表示,在一次次的志愿活动中,她感受到了青年力量,肩负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青年担当。在未来,她仍将主动参与社会,贡献智慧,聚合青春之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不息。

图片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平台

记  者 | 唐佳楠 白昕宁 潘伊妍

编  辑 |唐佳楠

责  编 | 阎 玺

编  审 | 袁 冶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