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讲|“传媒赋能乡村振兴”系列公益讲坛第二讲:手机短视频拍摄制作

发布者:邓涵兮发布时间:2022-05-31浏览次数:38


5月27日下午,“传媒赋能乡村振兴”系列公益讲坛之第二讲《面对镜头的技术与艺术,手机短视频拍摄制作》顺利举办。
本场讲坛由中国传媒大学1986级广播电视工程专业校友、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摄影摄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首创中传共享影棚&IEL图像评测实验室创始人杨祥担任主讲嘉宾。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院长、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委宣传部副部长刘京晶担任主持。
杨祥镜头中的技术融合与技术创新、镜头中的艺术语言与拍摄实践、手机的周边设备与技术应用、短视频中的乡村题材内容等进行详细讲解。

杨祥线上授课现场

从“面对镜头”引入,杨祥认为“面对镜头”包括两个方面:作为拍摄者,如何用相机拍好别人;作为讲述者,如何在镜头前讲话。在全民都在用镜头语言的情况下,如何让镜头语言更适合新媒体时代,杨祥将其总结为从“看”到“说”,并表示自己一直在这条路上探索着。

“看”是在万千世界内找到一个角度,将立体的世界变得平面,这是学习摄影摄像的核心,要建立“影像思维”去观看。手机为此提供了方便,我们就更应该学会用镜头去“说”,从构图到景别,学会用美的角度去叙事,用真诚的态度去打动人。

围绕手机视频拍摄制作,从理论到实践,从拍摄技术进步到手机设备使用,从镜头艺术语言到创作题材选择,杨祥结合自己的经历讲述了拍摄设备的变迁。同时介绍了在拍摄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以及不同事物适合的拍摄方法,从专业的角度回顾镜头讲述的初心,并邀请观众拿起手机实时互动,分享手机拍摄的优质参数,用自拍、拍摄环境更深刻地感受“用镜头语言说话”。
对于让乡村振兴题材的内容火起来的传播方式,杨祥认为,相较于主流媒体,抖音、快手等平台的传播更为重要。作为传统媒体人,我们不应该固步自封,应该勇于探索更多贴合大众的新媒体拍摄方式。学会面对镜头真诚地讲话,放下官方媒体的“身段”融入群众尤为重要。

兴安盟部分分会场收看讲坛


“传媒赋能乡村振兴”

系列公益讲坛

该公益讲坛由中国传媒大学国内交流与合作处(校友工作办公室)与内蒙古兴安盟委宣传部联合主办,旨在持续深化中国传媒大学与兴安盟校地合作,充分发挥中国传媒大学学科专业优势,整合传媒特色资源,致力于用传媒力量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帮扶。

该公益讲坛将在5月至7月期间以视频会议形式举办,届时邀请校内知名专家、招募传媒行业优秀校友讲师,讲授专业技能、分享工作心得,以此有效提升一线新闻采编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用传媒素养谱写中国故事

以传媒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往期推荐

开讲|“传媒赋能乡村振兴”系列公益讲坛第一讲:短视频也要讲好故事

编 辑贾亦佳

责 编杨   潜    姜依锐

编 审宝   曼    韦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