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17
    我校学生在首届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斩获佳绩
    日前,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获奖名单公布。由我校戏剧影视学院环境设计系曹凯中老师指导的多名学生在大赛“黄河之村”非遗赋能空间赛道中脱颖而出,共获得金奖1项、银奖2项。大赛以“创意,让乡村更美好”为宗旨,采用“乡村出题+高校答题+成果落地”的比赛模式。我校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号召,在曹凯中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环境设计系的学生们利用自身专业优势,综合统筹“乡村+景区+古城”,充分挖掘河南沿黄非遗资源,通过创意设计和现场实践,最终呈现了三个非遗乡村空间。非遗乡村空间的设计与实施,不仅讲好了黄河非遗故事、强化了非遗的活态保护,还将河南非遗资源优势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发展的触媒。此次获奖也体现了中国传媒大学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责任与担当。“豫见恬园”效果图“豫见恬园”实景金奖作品《豫见恬园——山水隐庐咖啡屋及农园改造》利用现有资源对空间进行改造,让咖啡屋和农园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并且赋予空间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为民宿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保留咖啡屋原始自然风格的同时,增加
  • 2022-05-31
    开讲|“传媒赋能乡村振兴”系列公益讲坛第二讲:手机短视频拍摄制作
    5月27日下午,“传媒赋能乡村振兴”系列公益讲坛之第二讲《面对镜头的技术与艺术,手机短视频拍摄制作》顺利举办。本场讲坛由中国传媒大学1986级广播电视工程专业校友、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摄影摄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首创中传共享影棚IEL图像评测实验室创始人杨祥担任主讲嘉宾。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院长、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委宣传部副部长刘京晶担任主持。杨祥就镜头中的技术融合与技术创新、镜头中的艺术语言与拍摄实践、手机的周边设备与技术应用、短视频中的乡村题材内容等进行详细讲解。杨祥线上授课现场从“面对镜头”引入,杨祥认为“面对镜头”包括两个方面:作为拍摄者,如何用相机拍好别人;作为讲述者,如何在镜头前讲话。在全民都在用镜头语言的情况下,如何让镜头语言更适合新媒体时代,杨祥将其总结为从“看”到“说”,并表示自己一直在这条路上探索着。“看”是在万千世界内找到一个角度,将立体的世界变得平面,这是学习摄影摄像的核心,要建立“影像思维”去观看。手机为此提供了方便,我们就更应该学会用镜头去“说”,从构图到景别,学会用美的角度去叙事,用真诚的态度去打动人。围绕手机视频拍摄制作,从理论到实践,从拍摄技术
  • 2022-05-30
    央视热播|中传校友主创大型纪录片《新疆滋味》
    近日,大型人文纪录片《新疆滋味》在央视纪录片频道(CCTV-9)及B站同步播出。该片由中国传媒大学摄影专业校友库尔班江·赛买提担任出品人、总制片人、总导演,2002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校友尼格买提·热合曼担任部分解说词配音。,时长03:00《新疆滋味》宣传片《新疆滋味》以影像形式挖掘和记录新疆的地道美食,并从中讲述新疆的多元文化和普通人家的故事,表现不同新疆滋味中相同的爱与美好。《新疆滋味》海报中国人常说“民以食为天”,《新疆滋味》以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食物为切入点,向观众展示了新疆丰富的饮食文化。如果要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多”;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包罗万象”。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聆听校友库尔班江·赛买提关于《新疆滋味》的幕后创作故事吧!库尔班江·赛买提中国传媒大学摄影专业校友《新疆滋味》出品人、总制片人、总导演上海江汗格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北京“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出版图书《我从新疆来》《我从新疆来Ⅱ:我从哪里来》《我到新疆去》《我从中国来:海外新疆人》;担任“我从新疆来”纪录片三部曲(《我从新疆来》《我到新疆去》《新疆滋味
  • 2022-05-25
    礼赞百年征途 点赞中国青春|中传师生校友共创网络电影《以青春之名》,明日全网上线!
    百年恰风华,青春正当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值此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之际,由中传师生、校友担任主创的网络电影《以青春之名》将在5月26日上午10:00于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三大平台正式上映。《以青春之名》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指导,来自全国高校共青团新媒体重点工作室(中国传媒大学站)、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的青年师生担任主创团队。影片以“青春”之名,串联起跨越百年的青春力量、青春涌动、青春创造,带领观众回到一段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历史与现实、铭记与传承中描绘出一幅壮丽烂漫的青春画卷,礼赞百年征途,点赞中国青春!时代各有不同 青春一脉相承纵览百年,中国青年始终走在时代前沿,以青春奔赴万丈理想,用热血点燃星辰大海,汇聚起中国青年运动磅礴昂扬的青春力量。《以青春之名》采用跨时空视角和篇章式结构,通览建团百年的历史区间,展现出不同年代、不同地域背景下的青春脉动。五个故事相互关联,彼此呼应,聚焦大时代里的年轻人,挖掘小故事中的大情怀,用青春
  • 2022-05-24
    第二批赴科右前旗挂职干部行前集体谈话会举行
    5月20日上午,我校第二批赴科右前旗挂职干部行前集体谈话会在线上举行,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与赵洪斌、高帅两位新任挂职干部进行行前谈话,勉励他们不忘初心、踏实工作,用传媒优势赋能科右前旗实现乡村振兴。副校长刘守训,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红梅及相关单位、部门人员出席谈话会。谈话会由国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刘首兵主持。组织部部长徐红梅与人事处处长曹坤介绍了此次挂职干部的选拔情况。经校党委研究决定,选派校工会常务副主席(正处级)赵洪斌和戏剧影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高帅赴科尔沁右翼前旗挂职,分别担任旗委常委、副旗长和驻村第一书记。刘守训副校长指出,赵洪斌同志有多年的援疆经历和丰富的校内工作经历,相信这次挂职一定能不辱使命,创新局,结硕果。戏剧影视学院党委书记蓝旭表示,学院始终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学校发展的大局之中,努力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保障挂职干部全身心地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廖祥忠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定点帮扶既是重要的政治任务,又是学校和全体师生应尽的责任。近年来,学校派出的帮扶干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经受住了考验,得到了锻炼,成长迅速,受到了教育部和帮扶地区的高度认可与好评
  • 2022-05-24
    中国传媒大学附属小学成功承办“朝阳区教育系统两区建设推进会小学专场”活动
    中国传媒大学附属小学成功承办“朝阳区教育系统两区建设推进会小学专场”活动4月27日上午,“科研引领减负提质,科技赋能优质均衡——朝阳区教育系统两区建设推进会小学专场”活动圆满结束。此次活动,由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和首都数字化协同创新中心主办,聚焦课堂教学主阵地,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继续探索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科新型教与学模式。中国传媒大学附属小学作为分会场,承担了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信息科技、综合实践六个学科的展示任务,共计十六节课,涉及二十二位老师。课堂教学结束,北京市教科院的专家进行了精彩点评。籍莹莹老师执教语文学科李英杰老师说:“老师们所采用的双师同堂授课的模式,确保处于不同时空之内的、不同空间内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同样的教育机会,获得同样的发展空间。让学习能够跨时空发生,以此来促进教育的优势发展。”商月老师执教数学学科张丹老师说:“这节课最大的特色就是信息技术的支撑,老师们能够灵活使用信息技术将学生的想法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时空对话分享智慧,扩大了学生交流的容量。”王聪老师执教英语学科王晓东老师说:“教师通过双师模式创设情境,导图运用,梳理信息,呈现作品,让两校学生深入交
  • 2022-04-29
    中传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4月25日上午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中国传媒大学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党委书记、校长 廖祥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发表的重要讲话,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用中国实践、中国理论、中国话语、中国自信,深刻回答教育之问、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胸怀天下、洞察古今、融通中外的远见卓识和责任担当。总书记对立德树人的再次强调,对师德师能的深度诠释,对青年学生的谆谆寄语,以及对思政课建设的突出要求,进一步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提供了方法。中国传媒大学近年来推行的系列改革举措,就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发展重要论述的积极深入贯彻和创造性落实。今天上午,学校党委第一时间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扩大会,组织中心组全体成员,基层党组织书记、